全自动丝印机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印刷设备,主要用于丝网印刷。它能够在多种材料表面(如塑料、金属、玻璃、纸张等)印刷出高精度、高质量的图案、文字或标识。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全自动丝印机可以自动完成上料、定位、丝网印刷、烘干(如果需要)和下料等一系列操作,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和质量稳定性。下面,小编介绍一下要求:
感光度要求
适当的感光度:全自动丝印机在丝网印刷过程中,感光材料的感光度需要与印刷的速度和光源强度相匹配。如果感光度太低,在曝光环节,需要较长的曝光时间才能使感光材料充分固化,这会大大降低印刷效率。例如,在高速自动化生产线上,长时间的曝光会使整个生产流程变慢。相反,若感光度太高,可能会导致曝光过度,使图像细节丢失、边缘模糊,影响印刷质量。
感光度的稳定性:在批量生产过程中,感光材料的感光度应保持稳定。因为不同批次的感光材料如果感光度差异较大,会使印刷的质量不一致。例如,同一设计图案在不同批次印刷时,可能会因为感光材料感光度的波动,出现有的印刷品颜色深、有的颜色浅,或者图案清晰度不同等问题。
分辨率要求
高分辨率:为了能够印刷出清晰、细腻的图案和文字,感光材料需要有足够高的分辨率。尤其是在印刷一些精细的产品,如电子产品的线路板、高档礼品包装等,需要精确地再现设计图案的细节。高分辨率的感光材料可以使印刷的线条更细、网点更清晰,能够满足高质量印刷的要求。
分辨率与丝网目数的匹配:感光材料的分辨率要与丝网的目数相匹配。丝网目数是指每英寸丝网所包含的网孔数,目数越高,丝网越细。一般来说,高目数的丝网需要搭配高分辨率的感光材料,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丝网的精细印刷优势。例如,当使用 300 目以上的丝网时,感光材料应具备能够分辨微小图案细节的能力,以保证印刷图案的清晰度和精度。
附着力要求
对丝网的良好附着力:感光材料必须牢固地附着在丝网上,这是保证印刷质量和丝网使用寿命的关键。在印刷过程中,丝网要承受刮墨板的刮压力和油墨的冲击力,如果感光材料附着力差,容易出现脱落、起皮等现象。这不仅会影响印刷图案的完整性,还可能导致丝网损坏,增加生产成本。
对油墨的适应性:感光材料的表面性质要有利于油墨的附着和转移。不同类型的油墨(如水性油墨、油性油墨、UV 油墨等)对感光材料的附着力要求不同。例如,UV 油墨在固化过程中需要与感光材料表面有良好的接触和化学反应,以实现牢固的附着。如果感光材料与油墨的兼容性不好,会导致油墨在印刷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转移到承印物上,出现油墨附着不牢、掉色等问题。
耐化学性要求
耐油墨和溶剂侵蚀:在丝网印刷中,会使用各种油墨和溶剂来调配颜色、清洗丝网等。感光材料需要有良好的耐化学性,能够抵抗油墨和溶剂的侵蚀。例如,当使用含有有机溶剂的油墨时,感光材料不能被溶剂溶解或软化,否则会影响其性能和使用寿命。对于一些需要多次印刷或清洗丝网的复杂印刷任务,耐化学性差的感光材料可能无法满足要求。
耐酸碱性能:在印刷前后的处理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一些酸性或碱性的物质。例如,在制版前的丝网预处理过程中,可能会用到酸或碱溶液来清洗丝网,使丝网表面达到合适的状态。感光材料要能够在这种酸碱环境下保持稳定,不发生化学反应,如变色、变质等,以确保印刷的质量和稳定性。
硬度和耐磨性要求
适当的硬度:感光材料固化后应具有适当的硬度。如果硬度不够,在刮墨过程中,刮墨板容易损坏感光材料表面,导致图案变形或损坏。然而,硬度也不能过高,否则会影响感光材料的柔韧性,使其在丝网拉伸或弯曲过程中出现开裂等问题。
良好的耐磨性:在丝网印刷过程中,丝网和感光材料会不断地与刮墨板、承印物等接触,产生摩擦。因此,感光材料需要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够承受一定次数的摩擦而不损坏。例如,在批量印刷过程中,耐磨的感光材料可以保证印刷图案在多次印刷后依然保持清晰和完整,减少制版的频率,提高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