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丝印机在印刷后 “网版与承印物分离” 阶段,油墨粘连是常见问题(表现为图案边缘模糊、拉丝、蹭脏),主要因分离速度、网距、油墨特性或承印物状态不协调导致。解决核心是控制分离过程的平稳性、减少油墨与网版的附着力,具体方法如下:

一、优化分离参数:控制 “分离速度” 与 “网距”
分离过程的力学平衡是避免粘连的关键,需通过设备参数精准调节:
分离速度:“先慢后快” 或 “匀速平稳”
网版与承印物分离时,若速度过慢,油墨易因重力和附着力残留于网版;若速度过快,易产生空气湍流,导致油墨被 “吸起” 拉丝。
解决方案:
采用分段式分离速度:初始分离(0-2mm 间距)慢速(50-100mm/s),让油墨先脱离网版接触承印物;后续分离加速(150-300mm/s),快速拉大距离,减少粘连风险(现代设备可通过 PLC 设置多段速度曲线)。
针对黏性大的油墨(如 UV 油墨、厚膜油墨),整体分离速度可适当提高(200-300mm/s),避免油墨在网版上过度残留。
网距(丝网版与承印物的初始间隙):精准匹配承印物与油墨
网距过小(<0.5mm):分离时网版回弹不足,油墨易被网布 “带起”;网距过大(>5mm):印刷时刮刀压力需增大,可能导致网版变形,分离时易产生抖动粘连。
解决方案:
平面承印物(如塑料片、金属板):网距通常设为 1-3mm(根据网版尺寸调整,大网版取大值);
曲面 / 软质承印物(如塑料瓶、薄膜):网距可减小至 0.5-1mm,配合柔性刮刀减少压力;
厚膜印刷(如电路油墨):网距适当增大(2-4mm),利用网版回弹力度帮助油墨脱离。
二、优化油墨与网版:减少附着力
油墨的黏性、网版的张力和材质,直接影响分离时的油墨残留:
调整油墨特性:降低黏性,提升流动性
油墨黏度过高(尤其低温环境)是粘连的主因,可通过以下方式调整:
加入稀释剂:按比例添加专用稀释剂(如溶剂型油墨加乙酯、UV 油墨加 UV 稀释剂),降低黏度(通常控制在 2000-5000cps,用黏度计测量),但需注意不超过油墨厂商推荐比例(避免影响干燥和附着力)。
控制油墨温度:低温环境(<15℃)油墨易变稠,可通过油墨恒温装置(如加热套)将油墨温度维持在 20-25℃,保持流动性。
选用快干型油墨:在保证印刷适性的前提下,优先选择干燥速度快的油墨(如快干溶剂型油墨),缩短油墨在网版上的滞留时间。
网版优化:提升张力,减少油墨残留
网版张力不足(<20N/cm):分离时网版回弹无力,油墨易粘连;网布目数与油墨颗粒不匹配,也会导致残留。
解决方案:
网版张力控制在 25-35N/cm(用张力计检测),且张力均匀(误差≤2N/cm),确保分离时网版整体同步回弹。
网布目数适配油墨:细颗粒油墨(如电子线路油墨)用高目数网布(300-500 目),避免油墨嵌入网孔;粗颗粒油墨(如厚膜油墨)用低目数网布(100-200 目),减少网布与油墨的接触面积。
网版表面处理:对网版非图案区域进行疏油处理(如涂覆氟碳涂层),降低油墨附着力;图案区域确保感光胶涂布均匀,边缘无毛刺(避免勾住油墨)。
三、承印物预处理:增强油墨附着与分离顺畅性
承印物表面的清洁度、平整度和润湿性,会影响油墨转移后的状态:
表面清洁:去除油污与粉尘
承印物表面的油污、灰尘会导致油墨附着不均,分离时局部粘连。
解决方案:印刷前通过自动除尘系统处理(如离子风枪吹尘、粘尘辊粘尘),必要时用酒精或专用清洁剂擦拭(适用于金属、玻璃等硬质材料),确保表面无杂质。
表面预处理:提升油墨附着力
承印物表面过于光滑(如 PP 塑料、PET 薄膜),油墨易因附着力不足而被网版带起。
解决方案:
对塑料件进行电晕处理(增加表面张力至 38dyn 以上),或涂布底涂剂,增强油墨与承印物的结合力。
玻璃、金属等材质可通过喷砂或化学蚀刻轻微粗化表面,提升油墨锚固效果。
四、设备结构优化:确保分离时的稳定性
设备的机械精度和辅助结构,决定分离过程是否平稳无抖动:
网版与印刷台的平行度
若网版与承印物表面不平行(倾斜>0.5°),分离时会出现局部早离或晚离,导致油墨受力不均、粘连。
解决方案:定期校准设备,通过水平仪调整印刷台和网版框架,确保平行度误差≤0.1mm/m。
采用 “气动平衡” 或 “伺服同步” 分离机构
传统机械弹簧分离易因弹力不均导致抖动,现代设备多采用:
气动平衡缸:通过气缸均匀控制网版升降,分离时受力平稳(尤其大尺寸网版);
伺服电机同步驱动:双电机或四电机同步控制网版四角升降,确保分离时无倾斜、无卡顿。
加装 “防粘辅助装置”
针对易粘连的承印物(如薄膜、薄片),可在分离阶段增加:
吹气装置:在网版边缘设置微型气嘴,分离时喷出洁净压缩空气(0.1-0.2MPa),形成气幕,帮助油墨脱离网版;
吸风装置:在印刷台下方开启弱吸风(0.02-0.05MPa),将承印物牢牢吸附在台面上,避免分离时被网版带起。
五、工艺适配:针对特殊场景的调整
厚膜印刷(如电路、防伪标识)
油墨层厚(>50μm)时,分离易出现 “拉丝”,需:
降低刮刀压力(减少油墨嵌入网孔的深度);
网版分离后,立即用红外灯进行 1-2 秒预干燥(表面固化,防止粘连)。
曲面印刷(如玻璃瓶、笔杆)
曲面分离时网版与承印物接触面积逐渐变化,需:
采用 “随动式分离”(网版沿曲面切线方向分离),而非垂直升降;
减小油墨黏度(比平面印刷低 10%-20%),增强流动性。